新聞

2023年6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 - 2023年6月
倡導「樂學」 重視學術、才藝並行 提供多元化學習經歷 展現孩子天賦潛能
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歷史悠久,重視及尊重學生的多樣性,多年來憑藉特色的教學與具啟發性的學習活動,為學生建立知識基礎,積極裝備未來發展需要。學校以「關愛樂學展潛能 正向人生結伴行」為主題,強調普及教育與資優教育,一方面培養學生知識技巧、解難能力和創造力,通過普及教育發掘孩子天賦,另一方面則為具潛質的學生提供多元化校本增潤課程及校隊培訓,讓其拓闊視野,成就終身目標。曾英賢校長在校擔任教育與管理工作多年,其教學理念與學校發展一直不謀而合,並帶領教學團隊提供與時並進的優質教育,積極發展學生語文、資訊科技及解難能力,以迎接新時代的機遇及挑戰。
重視學習經歷 專家入課增教學效能
教學團隊深信語言能力為學習的首要工具,因此學校致力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兩文三語能力,用心營造多元文化語境。學校把握多元收生的優點,培訓非華語學生成為英語大使,為校園營造良好的語境條件,讓學生從小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,建立英語交流的自信。為強化英文語境,英文科組特意於初小重點推行口語訓練,安排外籍英語老師與科任老師一同負責日常校本教學,並為小二及小三學生引入英語戲劇教育,由專家入課,通過有趣的兒童故事,如《Little Red Riding Hood & Three Little Pigs》及輕鬆活潑的方式教授英語,提供舞台表演機會,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的自信,為孩子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。
此外,學生不但英文及數理能力出色,於校園濃厚的中華文化薰陶下,同學亦擁有良好的中文能力。如中文課程一直秉承書寫毛筆書法的優良傳統,三、四年級更特別安排書法家到校教授,指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和學習書法的基本技巧,感受文字之美,深化美感學習。同時,學校亦推行「小作家培訓」課程,以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,並鼓勵他們參與校外寫作比賽,以檢視豐富的學習成果。「每位學生有各自的天賦潛能,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持『有教無類』的心,尊重孩子的多樣性,為其找尋不同學習機遇,引導他們發展個人潛能。」曾校長微笑道。
重視升小銜接 建設關愛校園
良好的升小銜接能延續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好奇心,加快對新環境的適應,建立克服困難的勇氣。故此,學校致力舉辦不同計劃和活動完善升小銜接階段,讓新生對學校建立歸屬感。曾校長指,教學團隊特別於 9 月開學前設立「小一適應週」,調整課程進度,將課時縮短,讓新生有更多時間熟習校園環境,適應教學變化。另外,學校亦重新調整評考內容,將默書延後至 10 月開始,以增加孩子應試的信心。「緊密的家校溝通亦能增加學校行政和教學上的透明度,讓家長更了解學校的發展,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,因此校方每年均會舉行兩次『家長晚會』,讓家長到班上和孩子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師會面,了解子女的學習成果。」
除了「家長晚會」,學校亦設立「百日禮」展示學生的百日成長變化,活動特設各個環節,包括嘉許禮、才藝表演及優秀作品展示。本年度「百日禮」更以「在感恩中成長」為題,記錄升小期間師長和父母對孩子的關懷,並展示同學不同創作,與家長一同分享學生「百日成長」的喜悅。此外,學校亦組織學生成立「愛心大使」,訓練三至五年級學生學習照顧小一新生,為其撰寫心意卡,送上祝福、鼓勵及關心。學校社工更會進一步將「愛心大使」與小一新生進行一對一配對,鼓勵哥哥、姐姐們於小息時段陪伴及照顧小一新生,建立服務他人的精神,建構校園關愛文化。學校亦善用學社制度,打破級別隔閡,增強跨級別學生之間的聯繫,進一步增加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,營造校園共融氣氛。
動手做 STEAM 設「校本編程課」
學校緊扣時代發展,早年已開始推動跨學科STEAM 教育,增加課程「動手做」的比例,培養學生創意、邏輯思維及綜合能力。學校亦積極優化設備,新建 STEAM Room,以活動式設計方便師生進行小組 STEAM 探究,且配備 3D打印機、電子白板、mBot、無人機及攝錄器材等設備。為增加科技學習元素,學校亦利用超廣角投影機建立沉浸式學習空間,讓師生一同參觀虛擬博物館,以及為藝術作品進行評賞。同時,學校更是油麻地區首批小學於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,並設有監察系統讓學生實時了解系統的運作情況,使學生近距離認識可再生能源,強化環境保育意識。
教學團隊每年亦為各級學生構思生活化的STEAM 專題活動,鼓勵學生於生活中應用所學,如初小便以科學探究為核心,一年級學生會運用科學原理設計「洗手沙漏」,配合防疫衞生資訊,學習最佳的洗手時間;而高小則以編程及創意思維為主,四年級學生以「智能農場」為主題,利用micro:bit 進行編程,探測環境溫度及濕度,打造自動化農場。同時,學校亦為全校學生設立「校本編程課」,初小階段會先使用「OSMO 學習套件」學習編程概念,及至高小階段則會深化編程內容,學習 Scratch、micro:bit 及mBot,而具潛質的學生更會被挑選為「編程隊」成員,作進一步專業培訓。
完善全人教育 引入專業體藝培訓
曾校長指出:「除了學術知識,學校亦非常重視學生的才藝發展,希望培養孩子課餘興趣,鍛鍊強健體魄,透過訓練和比賽培養堅毅精神,建立優秀的領導才能。因此學校於早年已開設多樣化的校隊訓練,更設立校本體育課程。如近年學校將單車課引進體育課程,購入20部單車,並設立延伸課程,讓學生於暑假到西九海濱長廊強化單車訓練;老師亦為同學開設游泳課程和曲棍球課程,讓學生接觸不同運動項目,強健身心,建立多元學習經歷。」學校悉心建構體藝課程,引入新興運動,營造體育氛圍,為學生提供不同運動訓練,故自創校以來培訓出多位出色運動員和港隊代表,當中尤以曲棍球聞名學界,不但在專業教練的協助下,引入獨一無二的硬地曲棍球,球隊更參加「全國第八屆青少年曲棍球錦標賽」,勇奪 U10 組全國第四名、U12 組全國第五名及「體育道德風尚獎」。
整全的體藝訓練令學生於精神面貌、抗壓能力、時間管理和價值觀學習上都得到正面影響。教學團隊為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價值培養、文化內涵,亦於課程引入不同的元素。如配合中華文化學習,學校於體育科課程中加入「中華文化元素」,由導師教導學生詠春、太極、舞獅等,體驗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的精粹,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。而於常規課堂中,學校積極推動「專家入課」,邀請專家到校教授中華文化手工藝,教導學生剪紙及麪塑藝術,豐富藝術視野。